close

隨著野拉拉越長越大, 越來越體會"生小孩真的很簡單" (尤其我連陣痛都沒有過,小孩就蹦出來了), 可是 "養小孩真的很不容易"!!! 因為雖然我內心裡沒有一個"我想要到的野拉的樣子", 但是我卻有一個"我不想要的野拉的樣子"!! 然後雖然遇到一些狀況時,時常在FB網站上出沒的我,可以 跟熱情,有經驗又理念相同的百歲媽媽們學習很多處理學習的方法, 但是畢竟遠在國外,有時候狀況題一來,實在等不及我先跟野拉老師說"暫停一下!"讓我先上網找救兵. 加上新手媽真的很需要學習"怎麼做好媽媽", 所以深深覺得有需要找幾本書來看看~

明查暗訪了一下, 我發現在痞客上認識的同是百歲媽的淡淡媽咪, 把她的小洋蔥教得很是乖巧貼心,所以向她請問了之後, 又向百歲社團前輩請教,有了張書單. 最後很厚臉皮請當時公婆要來加拿大玩的朋友幫忙帶了過來....這張書單還是我精簡了又精簡, 最後只選了幾本, 還被婆婆在facetime上開玩笑說" 野拉拉你完蛋了~你媽很有辦法治你喔!!"

 

這串書單裡,最近完成的幾本:

 

(一) 為孩子立界線 (Boundries with Kids)

這是淡淡推薦給我的第一本書. 沒想到百歲媽媽們也一致推薦,那當然是列為 "必買". 淡淡跟其他媽咪都異口同聲說這本的翻譯不是很好, 有習慣看英文的可以直接找原文來看. 我看中文是想要保持自己的中文閱讀能力跟習慣, 不然英文隨著在家沒去上班開始變差,連母語的中文都變爛就A害了~~扯遠了 XDDDD

總之,可能因為一開始就聽大家說翻譯很爛, 所以我已經有心理準備是其一; 其二是我會在腦袋裡把這本書的文意用英文思路去理解, 所以閱讀起來反而沒有覺得大家說的那麼不順. 但是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 我覺得他的理念跟百歲的觀念完全不謀而合! 書中滿詳細的列出滿多典型例子給爸媽當參考, 當然其他還有許多"情境題"需要爸媽自己讀過之後,融會貫通, 並且找出適合自己家跟自己孩子的方式去執行. 本書兩位聯合作者都是教徒, 所以書中一篇篇引經據典引述聖經中許多篇章,有些我稍有聽聞, 有些我根本不知道的來教育爸媽,指引一個方向.老實說我自己個人並不是教徒,但是讀起本書來卻是覺得很有道理,絕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點頭稱是,心悅誠服, 一點都不會覺得排斥.

目前(因為臭寶爸很懶,到現在這本書還沒看完@@) 唯一讓我跟臭寶爸不盡然同意作者的話跟做法的, 大概只有其中一篇作者舉例,一位代課老師來卻受到同學的欺負調侃, 結果隔天正式老師回來開始向全班公然一個個詢問到底始作俑者是誰,只有一個孩子勇敢站出來指明原委的那個例子.雖然作者大力讚賞那個勇敢站出來的孩子是良好品德 (這個我也承認),但是我們兩個都一致同意這個正式老師的作法並不聰明甚至有點愚蠢危險. 我們也不希望野拉以後是那個在這種情況下公然站出來指謫"兇手". 但是我要說明的是,我們之所以會這麼覺得, 是因為這牽涉到我們個人自身成長背景的經驗, 其他相關文章的閱讀, 還有我們覺得這個時候的"勇敢" 跟見義勇為的"勇敢"是不同的....種種因素使然, 也不代表我們鼓勵野拉要做個自私獨善其身的人, 更不是我們要批評作者的觀念不對,只是我們的觀念跟選擇不同而已.

並且我覺得這本書的法則, 在一個程度上很符合華德福 (Waldorf)的觀念: 要教養孩子之前,父母自己要先受教! 書中說明, 你要為孩子建立界線之前, 自己也要展示跟做到你是一個有原則跟界線的人.也就是說,不僅要"教導"孩子界線,更要自己成為界線並且承擔後果. 因為有原則跟界線的人,才可以為孩子明確建立一個典範跟界線.而這正巧是我的弱點所在! 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我溫良恭儉讓, 所以我很難對人開口說"不"! 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因為帶野拉出去跟別的孩子玩時,難免會有一點小摩擦, 如果我自己都不懂的說不, 首先我自己都無法保護我的孩子, 再者野拉會從我身上學到這樣的習慣,那以後她也很難保護她自己. 此外, 我的確發現有時候野拉的某些行為,在某些情形下我會"算了", 有些情形下我又會不okay.  這樣就有違百歲 "一致"原則,可是百歲媽的大忌啊XDDDDDD

無論如何,我覺得本書真是值得一看, 我和臭寶爸讀後,都勾起我們某些回憶,開始重新檢視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經驗遭遇, 開始瞭解到今日的我們之所以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的確如書中所言,因為在某些時刻我們的父母當初並沒有把界線規範起來,是有影響的!

...我覺得這本書可以一路適用到小孩15歲吧!! 超級划算的, 哈~--->家庭主婦心態???!!!!

 

(二)優秀是訓練出來的

這本也是淡淡媽推薦給我的. 雖然百歲社團媽媽們都沒提到這本, 但是我覺得這本書滿適合我們這樣"中式",尤其是又在國外養育孩子的家庭父母閱讀. 因為書中舉出的例子,的確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常常聽到,遇到,甚至親身經歷過的例子,也是東方父母比較容易引起的"窠臼". 只是這本書的作者劉志雄先生,可能因為本身是教會長老,所以字裡行間讀來傳道意味比較濃厚,文章看起來也比較有"聽演講"的感覺. 如要說有點缺憾,是我覺得這本書跟上面[為孩子立界線"比較起來,整個編排跟內容稍微"弱"了一點. 立論不若[為孩子立界線] 來的有力清晰明瞭,看完我總覺得還是有一點點模糊不透徹的感覺.

不過這都不足以抹煞這本書宣揚的內容. 並且連續看完這兩本書,我深深覺得,雖然我不覺得基督徒一定都會是好父母,但是如果用心按照聖經去教育扶養的孩子,以後都是有愛心,獨立自主,有規範,有道德的人.

然後我真的很喜歡這段選自箴言的文字: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行"

 

 

(三)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

我覺得這比較像經驗應用分享書, 但是書中很多觀點也的確如前兩者是符合百歲觀念的. 但是還是有民族風俗的觀念不同. 比如書中所言,德國媽媽都鼓勵並且很高興孩子小小年紀就交男女朋友, 因為培養愛人跟被愛的能力. 但我就不會想要野拉五歲就跑來跟我說 "媽媽,今天我男朋友送我一朵花喔!" 或是因為今天跟男朋友吵架了就不想去上學. 我知道這麼小的小朋友不是真的很了解愛情的真諦, 這種年紀談的也都是"純純的愛". 但是我覺得愛人的能力可以從其他方面培養, 不一定要用這樣"談戀愛"的方式. 我個人有點感覺過早接觸愛情反而比較容易讓人不珍惜,容易讓小朋友養成今天愛這個,明天愛這個的習慣. 現在社會孩子小小年紀就接觸性跟換來換去,不在乎的愛情的"亂性",我覺得跟這個有點關係. 但是這也不代表要是有天野拉跑來跟我說她很愛一個小男生或是她交了一個男朋友, 我要去壓抑打壓她. 我覺得這種異性吸引跟喜歡很正常, 但是這麼小的年紀, 我會選擇去導引 (channel)她這個"喜歡的感覺",可以投射在其他地方, 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現出來. 她可以很喜歡一個人,對他很好, 但是這還無關男女愛慕之情.

然後還有本書中說到: 孩子不是白癡, 不要教他冷熱, 讓他自己選擇添加脫減衣物,如果他感冒了,以後就知道天冷的時候要添加衣物.不...我覺得冷熱是相對的感覺沒錯, 但是選擇中醫育兒的我,也無法坐視-45度的時候野拉給我單穿一件薄夾克出去玩, 父母對健康該有的堅持還是要守住. 不過這不代表我要她穿10衣服才能出門. 中醫中還是那句老話: "若要小兒安,常保三分飢與寒",適度的保飢寒可以鍛鍊身體,但不放任孩子自己逞強鬥勇,愛美不怕流鼻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o7kung 的頭像
    chao7kung

    Madam Jackie vs. Miss Ella

    chao7k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