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不約而同地同時有好幾位媽媽對我稱讚野拉這麼小就好會說話, 甚至12M開始就慢慢在說說短句子了. 他們一方面稱讚我, 一方面也問我怎麼教的? 其實對於這件事情,我一直沒有邀功.甚至事實上, 我其實已經對著她做好了可能要等到兩歲才會說話的心理準備. 然而, 野拉拉從10-11M底開始進入語言爆發期,並且每個月都慢慢往上增加, 滿12M之前就已經會說"把拔/馬麻抱抱"了,甚至截至16M前,已經會很明確地使用120個字彙(這個數字是因為爸媽在Cancun時,晚上小人睡後無聊自己突發奇想玩的遊戲^^"),並且開始自己把單詞連結組合,成為句子.
我覺得野拉拉這麼早就會開口說話並且會很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 一方面是她自己的天分 (對聲音跟音調很敏感,遠方傳來的救護車或是狗叫聲,她一聽會馬上模仿出來); 一方面是她自己有開口的意願; 最後我才覺得是我們做父母的引導. 首先,我從她很小開始就不斷對她說話, 上從洗澡換尿布,下到出門買菜,在超市裡我常常不顧他人眼光,給她看蘋果青椒,問她今天晚上吃這個好不好? (很有意思的是,她還會回答我耶 XDDD). 並且我們從教手語開始,就很鼓勵她用各種方法表達. 我們常常對她說, "你哭哭馬麻聽不懂啊,你可以比[還要]啊!" 諸如此類鼓勵她去表達自己的意思. 我們不會孩子一哭,就一個一個去猜測她到底在哭什麼? 並且野拉無論是比手語或是用說的, 我們會馬上很誇張說她很棒(我老公常常說我在唱歌劇
), 並且做出適當回應, 用這樣的表現去讓她知道,真的不需要用哭鬧的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哭鬧反而什麼也沒有. 簡言之, 我不會讓我的目的只是在shut her up. 再另一方面, 我一直很努力尋求資源. 除了善用身邊家裡自然的環境之外, 出去公園, 出去湖邊, 在家閱讀, 我覺得到處都有很多可以拿來跟寶寶講話的"教材" .除此之外, 我也上網尋找有無什麼課程之類的教程可以學習?
我覺得在加拿大生小孩真是福利滿好的. 除了當初一生完小孩就會有註冊護士來家訪,檢查小寶寶的健康情況,回答父母可能有的問題, 測試剛生完寶寶的媽媽是否有產後憂鬱症的可能性...etc. 每個區裡都會有幾間well baby 可以讓人隨時drop in,並且絕大部分的幼兒健康檢查項目都是在健保範圍之內. 除此之外, 從野拉拉五六個月開始,我每週都會帶野拉拉去住家附近的Early Year Centre參加免費的Playgroup, 我也還常常帶野拉出去上的很多課程,也都是透過安省的Parents 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 只要報名就可以免費或是用極少的費用在政府支助的Early Year Centre裡參加. 這類的課程包含範圍非常廣, 除了針對一般家庭父母需要的的協助之外, 還有給不同族群 (例如 care giver跟青少年父母)的諮詢課程. 我有興趣的除了以前上過的嬰兒按摩,嬰兒手語, musical playgroup...etc. 之外, 這次竟然還看到針對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父母親, 提供如何在以英語跟法語為主的加拿大環境下,promote自己的母語的課程.